泰安新闻发布> 直播回放> 浏览文章
泰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5年01月10日 来源于:本站原创

 

图文直播——

 

2025-01-10   8:50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召开“登高望远 奋力争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二级巡视员徐兆兵先生;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一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田华先生;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正县级)贾法增先生;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小君女士,介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徐兆兵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微信图片_20250110095456.jpg

2025-01-10   8:51    徐兆兵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泰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介绍一下泰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砥砺奋进,经济运行保持稳健向好、进中提质良好态势,民生保障扎实有力,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凝心聚力精准施策,经济运行稳健向好。市政府每月召开会议,研究经济运行形势;深入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全面落实省政府政策清单,制定出台《泰安市促进经济巩固向好政策措施》,靠前发力、精准施策稳定经济运行,凝聚起齐心协力抓发展的强大合力。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国内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好于预期、高于全省。多数指标增幅实现“进八争五奔前三”目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质效提升。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统领,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起大中小企业融通、上下游产业配套协同的良好发展生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77家。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4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7家、瞪羚企业53家。3家园区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8家,9个项目入选省“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试点。盐穴储能储气入选省未来产业集群。岱岳区功能纤维及复合材料被认定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泰市输变电智能制造、宁阳县高端装备制造等3个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新能源装备材料和储能等3个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支柱型雁阵集群,6家企业入选“头雁”企业。“储能之都”入选省级场景创新引领区。

微信图片_20250110095459.jpg

2025-01-10   8:54    徐兆兵

三是坚持先行先试闯新路,黄河战略先行区建设纵深推进。坚决扛牢省委省政府赋予泰安建设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协同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后争取8个省直部门出台支持先行区建设专项政策,配套制定了一批市级政策,搭建起政策体系“四梁八柱”。50多项先行先试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100个省市黄河战略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水环境质量指数保持全省前列,东平湖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Ш类标准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建成绿色矿山57个。新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17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新泰市、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晋煤明升达、石横特钢4个单位入选省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中储国能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并网发电。新能源装机容量占电力装机比重达到6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是推动服务业量增质升,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深度双向赋能。聚焦服务业总量质量突破、速度贡献提升目标,推动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去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2.9%,分别较2023年全年提高1.9个、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在2023年增速全省第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4年新增100家以上,总量突破600家,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三年翻番的目标任务,营业收入增速稳居全省前五位。新增省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6家、创新中心8家、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14家,10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0亿元,为22家企业争取中央和省无偿资金3269万元,占全省服务业扶持资金总量的10%以上,实现历史性突破。泰山内陆港获评多式联运“一单制”省级试点,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二期工程基本完成,京杭运河柳长河段“三改二”工程实现通航,鲁西储配煤基地加速推进,长鑫物流荣获国家5A级物流企业。

五是抓牢“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投资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抓住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2024年争取获批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性资金145.9亿元,较上年度增加32.8亿元;累计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项目49个,总投资1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35个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持续提升。健全完善项目策划推进“4334”工作模式,全年入库重大策划项目1275个,总投资7488亿元;233个省市重点实施类项目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投资计划。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新泰2×66万千瓦燃煤发电、泰安卫星互联网、泺亨国际物流、莱热入泰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出台《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获批中央补助资金4.82亿元,拉动消费36.9亿元。

六是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2024年完成民生支出380.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4%。印发《泰安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新安置7350人,累计发放“泰岗贷”、创业担保贷款14亿元,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47万人。编制《泰安市普通高中建设规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1所、幼儿园10所,新增学位1.5万个;实施义务教育薄改提升项目150个,改造提升食堂74所、惠及学生7.4万人。建设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13处、中医特色卫生院13家、特色专科卫生院20家,改造提升村卫生室686家。完成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位居全国东部地区评估验收第一名。泰山区农村互助养老做法,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职能作用,深入落实新型工业化、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现代服务业、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重大任务,锚定绿色低碳方向,抓好“两重”“两新”等重大政策落实,谋划推进一批具有牵引撬动作用的重大项目,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贡献更大力量、展现更大担当。

 

2025-01-10   9:04    主持人

接下来,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时请先通报自己所在的媒体单位。

 

2025-01-10   9:05    大众日报记者

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统领全省各项工作的一条主线,请问泰安市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效?微信图片_20250110093259.jpg 

2025-01-10    9:05    田华

谢谢记者朋友!泰安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服务和融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个大局,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发展。

一是向“高”而攀,“十强产业”加速壮大。“十强产业”是全市产业体系的“主骨架”,也是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引擎”。一年来,我们研究出台新一轮《“十强产业”行动计划》,成功争取3个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支柱型雁阵集群、6家企业入选“头雁”企业,数量分居全省第3位、第4位。发挥重大攻关项目示范牵引作用,4个攻关项目获批资金2050万元,资金额创历年新高;7个项目入选新一批产业攻关项目,数量居全省第3位。新增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个、特色产业集群3个。

二是向“新”出发,动能转换持续深化。一年来,我们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编制完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探索组建泰山新质生产力创新联盟。实施“双十工程”“双百行动”,新增省工程研究中心6家、企业技术中心1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1000家、1500家。

三是低“碳”引领,双碳战略纵深实施。坚持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动低碳转型。双碳“1+N”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压减进展顺利,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8.1%。中储国能30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入选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肥城市、中储国能(山东)电力能源入选省金融支持能源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首批试点。“储能之都”入选全省12个场景创新引领区之一。

四是逐“绿”而行,生态价值日益彰显。一年来,我们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定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水环境质量指数保持全省前列,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清零。东平湖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Ш类标准以上。建成全省首个“水银行”,完成全省首笔水权收储。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建设扎实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两个先行区叠加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攀“高”逐“新”、向“质”图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精准落地,助力现代化强市建设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2025-01-10   9:09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双赋能,请问过去一年泰安市服务业发展有什么新的成效?微信图片_202501100933011.jpg 

2025-01-10   9:09    杨小君

感谢您的提问。2024年,市发展改革委聚焦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高效履行职责,全力推动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质效不断提升,主要指标稳健运行,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总量规模稳步增长,贡献能力显著增强。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73.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9%,分别比2023年提高1.9个、1.2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670.7亿元,同比增长3.9%,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服务业税收累计完成110.1亿元,同比增长8%,高于全市1.8个百分点,占全市总量的43.8%。

二是市场主体快速壮大,发展后劲更加充足。坚持企业主体地位,组织各级各有关部门深入一线送政策、问需求、搞服务、促发展。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连续两年保持高速增长,总量突破600家,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三年翻番的目标任务;2024年前11个月,实现营业收入338.5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全国水平,始终保持全省前列,56家企业营业收入已过亿元,较上年同期新增15家。

三是产业体系向新向优,赋能水平持续提升。围绕赋能新型工业化,助力制造业扩容增量、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规上现代服务业活跃发展。2024年1-11个月,规上现代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0.0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合计占比达58.8%。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新兴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27.0亿元、161.8亿,同比分别增长9.8%、9.9%。金融业支撑有力。截至2024年11月末,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871.62亿元、4991.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7%、12.43%。2家企业在纽交所、北交所审核,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供应链金融贷款余额近60亿元。交通运输业稳中有进。全市道路、水路运输完成货物周转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泰山内陆港获评多式联运“一单制”省级试点,兖矿泰安港公铁水联运物流园二期工程基本完成,京杭运河柳长河段“三改二”工程实现通航,长鑫物流荣获国家5A级物流企业。

四是纵深推进载体建设,支撑作用愈发显现。深入实施市级载体培育工程,在对去年首批认定的9家集聚区、10家创新中心进行效益评估、优化提升的基础上,新认定集聚区4家、创新中心6家。其中,集聚区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5.5亿元,核心业务占比71%以上。调整充实市级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库,102个项目完成投资160亿元,超额完成全年投资计划。

五是资金争取实现突破,助企发展成效明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新增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家、创新中心2家、两业融合发展试点2个,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2个、服务业专业人才1人,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全年争取上级资金占全省服务业扶持资金总量的12%,总额和占比双双实现历史性突破,带动项目投资20.5亿元。

2025年是现代服务业三年攻坚行动的收官之年。我们将以提升服务业贡献度为核心,围绕构建“1141”产业体系,实施好载体培育“1236”工程,加速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推动服务消费扩容升级,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2025-01-10   9:14    泰安日报记者

今年国家宏观政策供给力度持续加大,请问市发展改革委在落实国家政策,促投资扩内需方面,取得哪些进展?下步采取哪些措施?


2025-01-10   9:14    田华

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所说的,去年以来,国家持续加大投资、消费领域的政策力度。市发展改革委精准把握政策方向和资金投向,制定工作方案、谋划策划项目,全力促投资、扩消费、稳增长。

抓好政策机遇扩投资。紧紧抓住“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着力激活民间投资活力。我们建立政策性资金项目策划储备库,目前储备项目684个,计划总投资3139.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92.36亿元;去年获批中央和省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政策性资金145.9亿元,较上年度增加32.8亿元。完善民间投资推介机制,对市本级特许经营项目进行全面摸底,谋划储备一批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项目,先后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项目49个。去年1—11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居全省第6位,连续35个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70.8%,高于全省7.5个百分点。

供需两端发力促消费。出台《泰安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支持企业通过“更新”增强产品迭代升级能力、更好满足消费需求,支持居民通过“换新”增加消费、带动企业投资扩产,推动投资消费相互促进良性循环。一方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四个全覆盖”、“千项技改扩规、千企转型升级”行动,全力支持企业数转智改网联、绿色创新发展,去年全年实施技改项目646个,审核通过两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项目179个,1—11月份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1.2%,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1%,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出台《泰安市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围绕汽车、家电、家装厨卫开展重点促销活动230余场次,获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补助资金4.82亿元,汽车报废和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销量明显增加,拉动消费36.9亿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明确了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抢抓政策加力扩围机遇,发挥好牵头作用,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强化协调推进,把握工作节奏,用足用好政策资金,释放政策“黄金效应”。

 

2025-01-10   9:18    泰安电视台记者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请问市发展改革委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微信图片_20250110093301.jpg

2025-01-10   9:18    贾法增

感谢媒体朋友对社会民生领域的关心关注。市发展改革委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实施社会领域六大工程,改善教育、卫生、文旅、全民健身、社会服务、养老托育等社会民生基础设施条件,推动优质公共服务扩容升级,持续惠民生,谋发展。2024年度争取中央预算内、超长期国债资金4200万元支持社会事业领域项目建设。

一是推进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市发改委联合市教育局编制了《泰安市普通高中建设规划》,规划实施将有效缓解普通高中学位供需矛盾,保障学位资源供给。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多种资金渠道,加大对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学前教育领域项目支持。

二是支持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市发改委始终密切关注国家、省最新政策导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积极为符合政策支持条件的医疗卫生领域项目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是贯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市发改委始终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有关文件要求,联合人社部门印发《泰安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力度。积极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19家企业列入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入库名单。

四是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养老托育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公办养老托育机构建设、普惠养老、普惠托育等设施建设。起草制定我市推进银发经济发展有关措施,着力增进老年人福祉。

五是加大文旅赋能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泰山博物院建设项目、大汶口文物标本库房建设项目列入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名单。积极推进文化体验廊道重点项目建设。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继续坚持把社会民生领域作为对上争取的重要内容,认真谋划社会民生领域重大项目,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以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民生需求。

谢谢!

微信图片_20250110095458.jpg 

2025-01-10   9:22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请联系市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科,联系电话:6991252。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Powered by www.newstaian.cn.All rights reserved.

泰安新闻发布 技术支持:泰安传媒集团 鲁ICP备140112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