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新闻发布> 直播回放> 浏览文章
“坚持扩容提质,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体系”主题新闻发布会实录
2024年01月08日 来源于:本站原创

图文直播——

2024-01-08    15:40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市计划生育协会常务副会长、新闻发言人徐学森先生,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许琨女士,市卫生健康委医政药政科科长王梦远女士,介绍我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体系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徐学森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微信图片_20240108155304.jpg

2024-01-08    15:41    徐学森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2023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扩容提质,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体系,加快推动全市医疗服务体系提标扩面,医疗服务能力提质增效,群众就医体验提档升级,取得显著成效。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广大市民朋友介绍一下。

第一个方面,加快推进优质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充分发挥我市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及三甲医院的带动作用,以专科协作为纽带构建补位发展模式,推动优质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一是推进医联体建设,2023年新成立13个专科联盟,全市共建立医疗集团1个、跨区域专科联盟41个、远程协作网3个,覆盖全部县市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建立了基本框架。二是实施临床专科能力“攀登计划”,全市累计建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2个、县域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66个。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形式对优势专科进行宣传推介,提升群众认知度。三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组织32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96家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对口支援关系,派驻医务人员216人;全市选派555名临床、护理及医疗管理团队人员对口基层进行医疗帮扶,促进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为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微信图片_202401081553052.jpg

2024-01-08    15:04    徐学森

第二个方面,持续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的主体力量,要加快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委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作为落实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公益性质、强化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多举措并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是建立国考、省考、季考、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四轮驱动”推进模式,推动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进一步提高,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增幅进一步降低,医师结构、医护比进一步优化。二是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提升医院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实施“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标升级三年行动”,2023年新增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四级医疗机构2家、三级医疗机构2家,全市15家医疗机构达到4级、12家医疗机构达到3级。全市互联网医院发展到18家,互联网服务量居全省第四。三是以评促建提升医院管理内涵。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制度;举办2023年医院评审培训会议;组织6家二级综合医院复审现场评价;对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心医院开展实地巡查,全面完成一轮大型医院巡查工作。

第三个方面,全面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我委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重点工作,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一是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研究制定《泰安市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泰卫函[2023]218号),部署开展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患者安全专项行动等7大专项行动。聚焦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和患者安全目标,以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扎实开展医疗机构重点病例质量评价,市县两级累计调取病例1500余份,重点评价170余份。同时多次召开专题培训,举办各类竞技比赛,有效强化医疗基础质量。扩大质控工作覆盖范围,2023年新增9个市级质控中心,开展市县两级质控中心信息化备案,提高质控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二是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加强医疗技术特别是“限制类”技术、介入技术、内镜技术等重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格遗体、器官捐献及器官移植管理,持续开展遗体捐献管理专项督查、器官捐献与移植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三是持续加强药事管理。提升临床药学服务水平,建立完善的药事管理体系、提高药学人员的专业素质、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推进临床药学服务等多项措施,加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肿瘤、儿童等专科医院积极开展驻科药师试点工作,更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权益,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第四个方面,优化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围绕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我委组织开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完善集约诊疗流程,就诊支付更便捷。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已全部实现门诊预约就诊,预约时段精准到20分钟以内;全部实现磁共振、CT等大型设备检查预约并精准到30分钟以内;全部设立便民门诊或老年门诊、慢性病门诊,诊区设置分诊导诊台,实行“一站式”服务、“一人一诊室”;全部实现门诊诊间结算,患者在就诊结束后可通过APP、微信公众号或医保卡、自助机、指引单等移动支付、非现金方式现场结算费用,无需再到窗口排队缴费。试点开展惠民就医“无感支付”,在全省率先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全市互联网医院发展到18家,互联网服务量居全省第四。二是营造快捷便利就医环境,住院体验更舒适。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全部设置住院“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入院、在院、出院的全流程、集约化服务,开展日间手术、多学科诊疗和疼痛综合管理等医疗服务新模式;所有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均支持患者在病区内办理多项住院业务,无需再到窗口排队;试点推行无陪护病房,解决患者住院无人陪护、陪护不专业的问题。三是打造送医上门服务模式,居家看病更贴心。所有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部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互联网+护理”预约上门服务、居家医疗服务、老年人全程医疗服务等创新服务模式,将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持续发力,加压奋进,多措并举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为保障和促进全市人民群众健康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2024-01-08    15:51    主持人

接下来,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时请先通报自己所在的媒体单位。

 

2024-01-08    15:51    大众网记者

在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微信图片_20240108155306.jpg

2024-01-08    15:51    许琨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市卫健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2023年以来,我委针对基本医疗领域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和诉求,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实施六大专项行动。

一是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提升医疗服务质效承诺亮诺践诺专项行动,4229家医疗机构面向社会公开承诺,13家市属及省属以上驻泰医疗机构在委机关官网进行集中亮诺。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实现门诊预约就诊、大型设备预约检查、门诊诊间结算,实现住院床旁办理和床旁结算;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居家医疗服务等,将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开展日间手术、多学科诊疗和疼痛综合管理等服务新模式。

二是在全体医护人员中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整顿专项行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累计开展医德医风警示教育1240次,参加医务人员达132242人次;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整治大讨论853次,参加医务人员达103820人次。各医疗机构组织全体医务人员签订医德医风承诺书,在医德医风讨论会上作出承诺达37584人。组织培育、选树、宣传“德医双馨”先进典型320人,举行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82次,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医护人员队伍。

三是开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专项行动,全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标准达标率达到100%、推荐标准达标率达到53.5%,占比居全省第1位。建立“名医基层工作站”189个,全市选派555名临床、护理及医疗管理团队人员对口基层进行医疗帮扶,选派13名业务骨干下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业务院长”,派驻“第一村医”423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四是开展跟踪解决群众基本医疗问题诉求专项行动,在各县市区、功能区集中设置“有意见,码上提”平台,通过张贴、悬挂、摆放二维码以及媒体平台发布等多种方式,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以及社区、村居等人员密集场所,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看病就医不方便、不满意诉求和意见建议,跟踪督促整改落实,目前收集问题310个,已全部解决。常态开展患者大回访,1-11月份出院患者回访率达96.2%,门诊患者回访率达39.5%。攻坚化解信访积案29件、化解率90.63%,受理12345热线工单4567件,回复群众率、按期答复率均为100%,综合满意率为99.82%。

五是开展健康医疗服务宣传引导专项行动,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医疗惠民利民政策具体举措,宣传推树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优质、群众认可的名医、名科、名院。持续深入开展“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开办“健康夜市”、开设“健康大讲堂”,把惠民政策、健康知识、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累计开展各类活动5100余场次、服务群众110万余人次,通过各种渠道发稿1万余篇,全面提升群众对基本医疗相关政策和做法的知晓率。

六是开展基本医疗督导评价考核专项行动,建立周调度、月督导、两月一评价机制,每周调度督促各项任务进展情况、群众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市、县两级卫健、医保等部门成立督导组,对各县市区、功能区、各医疗机构每月进行“四不两直”实地督导,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约谈。针对群众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每两月组织开展一次调查评价,跟踪督促落实,目前均得到有效解决。

同时,还开展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集中攻坚、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从改善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能力上持续用力,以专项行动“小切口”推动实现医疗服务“大提升”。谢谢大家!

 

2024-01-08    15:57    鲁网记者

患者在市里的三级医院做了手术,后期转到当地的乡镇卫生院进行康复治疗,不同的医疗条件,是否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微信图片_202401081553061.jpg 

2024-01-08    15:57    王梦远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您所提的问题正是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具体体现。我委一直高度重视分级诊疗工作,通过开展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和“百名医师下基层”、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等活动,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努力实现“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的目标。

我委将医联体建设作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重要手段和突破口,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和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在城市,以泰安市中心医院为主体,市直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组建形成集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医疗服务为一体的紧密型医疗集团,实行区域资源共享,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双向转诊标准,明确转诊途径、转诊责任,推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在县域,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开展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目前6个县市区已成立了11家医共体,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双向转诊等方面初步实现资源共享,使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质化、规范化的诊疗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体系建设、实化推进举措、细化政策保障,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落实。同时,全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双下沉”,推动基层基础和服务能力“双提升”,努力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

 

2024-01-08    16:00    山东商报记者 

“白天看病,晚上回家”,这种日间诊疗模式已成为越来越多肿瘤患者的就医新选择。请问我市是否出台有相关的政策?  

 

2024-01-08    16:00    许琨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就医需求,我委积极推进全市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全部开展日间手术,鼓励有条件的医院不断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日间放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诊疗服务。

针对肿瘤患者,可以采取“放化疗日间治疗”模式进行,也就是通过预住院的方式,完成检查检验项目、模具制作、定位、靶区勾画、放化疗计划的制定及验证,然后再办理正式入院进行放化疗。每天放疗或化疗结束后,经主管医师评估病情允许的可以回家。参保患者相关的预住院期间发生的费用与日间治疗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合并按一次普通住院结算,起付线连续计算,不收取床位费、护理费。

目前,已经申请并开展恶性肿瘤日间放化疗的医疗机构有泰安市中心医院、泰安市肿瘤防治院、泰安八十八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泰市人民医院、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新汶中心医院等,病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医院就诊。

下一步,我委将持续推进日间医疗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模式,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需求,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谢谢大家!

微信图片_20240108155305.jpg

2024-01-08    16:02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请联系市卫生健康委医政药政科,联系电话6998997。

本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Powered by www.newstaian.cn.All rights reserved.

泰安新闻发布 技术支持:泰安传媒集团 鲁ICP备140112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