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实录——2023-11-01 11:00 主持人 采访团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2023看发展—央媒泰安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媒体见面会。同时也热烈欢迎中央主流媒体采访团的各位记者到泰安来开展采访活动。泰安市参加这次座谈的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洪涛同志,市委常委、秘书长张颖同志,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雷建民同志,以及市委宣传部、市工业推进办有关负责同志。 下面,请泰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洪涛同志介绍泰安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创新实践等情况。 2023-11-01 11:01 杨洪涛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在这个美好的金秋时节,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中央主流媒体采访团,开展“2023看发展—央媒泰安行”采访活动,一起聚焦我们这座城市,讲述泰安故事,为泰安高质量发展加油赋能。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540万热情好客的泰安人民,向各位记者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多年来给予泰安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去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聚焦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文旅融合、黄河战略、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重点任务,登高望远、奋力争先,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推动各项工作位次前移、争创一流。2022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实现在全省“进八争五奔前三”的目标。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增幅居全省第5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增幅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6%,进出口总值增长24.4%,均居全省第3位。整体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回升、巩固向好”的良好态势。 这里,我重点介绍一下举全市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有关情况。 去年初,新一届市委深刻认识工业“一业定乾坤”的重要作用,聚焦“泰安发展的差距在工业,经济的短板在工业,潜力和现实出路也在工业”这个实际,做出了实施新型工业化强市的战略抉择。我们以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把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总引擎,以“链长制”为核心抓手,以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链(集群)为根本任务,聚焦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和主营业务收入“双倍增”目标,打出“党的领导、专班推进、赛道选择、资源统筹、科技赋能、金融助力、双招双引、数字转型、体系保障、双轮驱动、链式发展、生态打造”组合拳,搭建起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比全省高4.1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8.9%,居全省第3位;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29.4%,居全省第1位。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了这样几项措施: 第一,创新“三大体系”。树牢系统观念,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起三个“1+N”工作体系。一是“1+N”的组织体系。强化党的领导,成立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总链长,13个产业链链长、副链长分别由四大班子有关负责同志和部分二级巡视员担任,“不分一线二线,人人都上前线”。明确13个市直部门牵头建立产业链专班,从全市选调160余名骨干,沉到一线服务企业和项目建设。二是“1+N”的规划体系。编制1个总体发展规划和13个产业链行动计划、87家重点企业发展规划。依托“链主”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确定“441X”产业赛道,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高端化工4大支柱产业,新能源、医药及医疗器械、出版印刷、纺织服装4大优势产业和数字经济等“1+X”未来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25年,培育200亿—1000亿级产业链(集群)5个,100亿级产业链(集群)4个。三是“1+N”的政策体系。制定“一揽子”普惠政策包和若干靶向政策,对覆盖范围广、投资规模大、引领作用强的特色产业项目、园区、企业,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一园一策”方式给予重点支持。建立普惠性政策库、靶向政策库、政策需求清单、政策兑现清单“两库两清单”政策体系,打造“泰企通”线上服务平台,实现政策精准推送、上门服务、应享尽享。 第二,强化“比拼问效”。围绕确定的“441X”现代产业体系和13个重点产业链,强化推进措施,掀起竞相发展热潮。一是建立“五大比拼、两大问效”推进机制。着眼项目推进全生命周期管控,建立新型工业化项目策划、签约、开工、要素保障、集中观摩的“五大比拼”,以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一线问效和链长问效“两大问效”推进机制。二是实施集中突破攻坚。聚焦“招大引强、做大培强”,梳理确定74个重点攻坚突破的企业、项目,分解任务、挂图作战、集中推进、加速落地。2022年,全市营收过百亿企业达到6家,比2021年增加2家;过50亿企业达到4家,比2021年增加3家。三是完善科学考核办法。将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核,制定重点产业链专班季度考核公示办法,重点任务进展快的标“骏马”,按时完成的标“黄牛”,进展缓慢的标“蜗牛”,推动形成“大抓工业”的浓厚氛围。实施“泰山红链”工程,把党支部建到产业链上,开展“红链堡垒”“红链聚力”“红链赋能”“红链示范”四大行动,在重点工作一线培养考察使用干部。 2023-11-01 11:11 杨洪涛 第三,推动数字化转型。注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八项支持措施,系统推进“培基、固本、强链、育群”四大工程,分级分类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引航企业。一是推进“千项技改扩规、千企转型升级”,增强“链主”企业对全产业链及链上关键环节的控制力,重点培育一批产业联动能力强、成长空间大、提升潜质高的龙头“链主”。二是建立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中心,“一企一策”为企业量身定制培育方案,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2022年以来,新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3家、总数达到52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总数达到17家。三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从数字产业化、数据要素市场、数字生态建设等方面发力,做大做强数字产业集群,入选“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度指数居全省第4位。四是组织实施重点产业链“揭榜挂帅”项目,推进10项行业领域卡脖子问题攻关、1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双十”攻坚,开展“百名专家泰安行”“百家企业院校行”活动,精准链接匹配科创资源。2022年,新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家。路德新材料荣膺“中国工业大奖”,石横特钢获批第29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第四,创优要素保障。树牢有解思维,强化资源要素整合,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一是统筹要素配置。出台《重点工业项目要素保障实施办法》,市级层面每年统筹预留20%左右的能耗、煤耗、环境容量等总量指标,优先支持新型工业化重点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要素保障大集活动,建立要素保障周制度,组织要素保障部门现场受理企业项目要素需求,联合会商措施办法,破解要素保障难题。二是强化金融助力。实施企业上市突破行动,确定50家上市“种子企业”,2022年为34家企业落实市级奖励6500万元,新巨丰成功上市,打破我市12年来没有A股新上市公司的局面;今年4月份,迪尔化工成功登陆北交所。出台11项金融保障政策,组建产业链金融辅导队。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工业企业贷款新增126.8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82.9亿元,增长188.9%。与北京洪泰、山东港口集团分别合作设立20亿元、10亿元的市场化基金,全面提升项目谋划、建设、推进质效。去年以来,引进的赫里欧光伏建筑一体化一期、圣阳股份圆柱锂电池、国泰大成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三是持续优化环境。打响“泰好办”服务品牌,创新重大项目“绿卡”制度,审批提速75%以上。开展“百名科长大家评”和政务服务“好差评”活动,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把每月1日至20日设定为“企业宁静日”。在全国首创新型工业化立法工作,以人大立法形式制定出台《泰安市新型工业化促进条例》,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 第五,开展“双赋能”行动。成立泰安市新型工业化赋能研修院,深入开展企业管理者、机关干部“双赋能”行动,从全市范围选拔100名优秀企业管理者和100名优秀中青年干部组建“精英班”进行重点培训。针对百亿企业、百亿市值企业、专精特新及瞪羚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持续开展“精准滴灌式”赋能培训和战略辅导,组织优秀企业家赴发达国家游学。成立泰山数字经济工匠学院,着力培养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企业上云、专业运维、软件研发、网络安全等专业技能人才,打造产业链发展“加速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9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对新型工业化作出了全面部署。这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和鼓舞。下一步,我们将深学笃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突出数转智改,着力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努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先行区、示范区、引领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硬核支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更好展现泰安担当、贡献泰安力量。 谢谢大家!
2023-11-01 11:22 主持人 接下来,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时请先通报自己所在的媒体单位。
2023-11-01 11:22 经济日报记者 请问下泰安的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
2023-11-01 11:22 杨洪涛 泰安过去有着较为厚实的工业家底,但对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主要以煤炭、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重化工业占比达到75.2%,且多数处于价值链低端。为走出对资源、环境的路径依赖,2022年以来,泰安市委、市政府深刻把握中央和省委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突出工业“一业定乾坤”的战略定位,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总引擎、总抓手,坚持以“链长制”为核心抓手,以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链(集群)为根本任务,聚焦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企业数量“双倍增”目标,坚持系统集成,强化有解思维,注重协同高效,创新打出“党的领导、专班推进、赛道选择、资源统筹、科技赋能、金融助力、双招双引、数字转型、体系保障、双轮驱动、链式发展、生态打造”产业发展“组合拳”,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全面起势、突破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攥成一个拳头”的组织机制。着眼抓牢抓实“链长制”,创新构建新型管理体制,成立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整合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力量,市县一体联动,构建全市上下攥成一拳的组织体制。链长挂帅出征。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全市总链长,在“链长制”中站前台、打头阵。13个产业链链长、副链长分别由四大班子有关负责同志和部分二级巡视员担任,既挂帅又出征,放大了“头雁效应”。专班火线攻坚。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下设专门办公室,同时设立13个产业链(集群)专班,在全市范围内比选160余名干部全脱产集中办公,建实建强工业推进机构。党建凝心聚力。深入实施“泰山红链”工程,成立市工业推进委党委和专班党支部,并依托13个产业链商会(协会)分别建立产业链党委,实现党委建在链上、党员聚在链上、活动串在链上、作用显在链上。 精准靶向用力,建立“瞄着一个靶心”的推进机制。牢固树立产业链思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梳理确定“441X”产业赛道,加快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高端化工4大支柱产业,新能源、医药及医疗器械、出版印刷、纺织服装4大优势产业和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做大做强。在此基础上,瞄准项目建设靶心,构建了面上比拼、点上突破的推进机制。面上抓比拼。建立新型工业化项目策划、项目签约、项目开工、要素保障、集中观摩“五大比拼”和链长问效、一线问效“两大问效”推进机制,打造竞相发展、事争一流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全市共策划各类项目956个,集中签约项目180个,集中开工项目310个,已有80个项目竣工投产。点上抓突破。聚焦“招大引强、做大培强”,聚焦重点项目招引、龙头企业培育、特色园区建设等重点任务,建立项目清单,由链长领衔开展攻坚突破,每季度公布一批、更新一批、销号一批,首批梳理确定69个企业项目、39个特色园区。 坚持有解思维,建立“攻克一批碉堡”的攻坚机制。强化“凡事皆有解”意识,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打开新路。强化问题解决,对企业和项目单位反映的各类诉求,建立三级联动解决机制,分级分类抓好解决。今年以来,各级共解决难点问题300余个。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市级统筹、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市县联动”的要素保障新机制,市级层面每年统筹预留20%左右的能耗、煤耗、环境容量等总量指标,优先支持新型工业化重点项目建设。创新绘制项目地图,实行五色标识,指导企业按图索骥、精准选址、快速落地。突出金融助力,为34家企业兑现上市奖励6500万元,1-9月份企业上市融资同比增长3668%。强化队伍赋能,深入开展企业管理者、机关干部“双赋能”行动,着力培养善抓新型工业化的中流砥柱。强化环境打造,打响“泰好办”服务品牌,创制重大项目“绿卡”制度,为近200个“绿卡”项目解决问题1000余个,审批提速75%以上。 注重实绩实效,建立“赛出一批骏马”的考核机制。将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考核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核,制定年度专项考核办法和季度考核公示办法,对县市区、功能区和产业链实行差异化考核,对市直部门(单位)实行“清单式”考核,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引领作用。大力实施产业链赛马,对重点任务进展快的标“骏马”,按时完成的标“黄牛”,进展缓慢的标“蜗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开展经济运行及重点工作“六比争先·标旗夺金”季度考核,推动各项工作位次前移、争创一流。
2023-11-01 11:33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请介绍下泰安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如何加强数字化等方面发展的? 2023-11-01 11:33 宋洪银 泰安市注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出台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八项支持措施,系统推进“培基、固本、强链、育群”四大工程,分级分类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引航企业。一是推进“千项技改扩规、千企转型升级”,增强“链主”企业对全产业链及链上关键环节的控制力,重点培育一批产业联动能力强、成长空间大、提升潜质高的龙头“链主”。二是建立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中心,“一企一策”为企业量身定制培育方案,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2022年以来,新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3家、总数达到52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总数达到17家。三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从数字产业化、数据要素市场、数字生态建设等方面发力,做大做强数字产业集群,入选“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度指数居全省第4位。四是组织实施重点产业链“揭榜挂帅”项目,推进10项行业领域卡脖子问题攻关、1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双十”攻坚,开展“百名专家泰安行”“百家企业院校行”活动,精准链接匹配科创资源。2022年,新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家。路德新材料荣膺“中国工业大奖”,石横特钢获批第29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023-11-01 11:38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请问,在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泰安在产业工人、技术工人培训方面都有哪些措施?
2023-11-01 11:38 杨洪涛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泰安市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围绕全市“441X”现代产业体系和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人才引育创新,以市场导向、企业需求为牵引,不拘一格引才育才用才,激活“人才引擎”新动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去年以来,我市打响“才聚泰安·链通未来”人才服务品牌,推动人才政策持续优化、人才服务效能提升、人才生态转型升级,引进各类人才4.7万人。启动“登高望远 选择泰安”书记、县长高校行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校城、校企合作长效交流机制,党政“一把手”带队到全国52所高校开展精准引才78场次,设立引才工作站、青年人才驿站等59个,签署校(院)地合作协议140份。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泰安市聚焦“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核心,积极帮助企业加强人才平台建设,靶向引育产业人才,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19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8家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64家泰安市技师工作站,人才集聚效果显著。 “产才融合”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泰安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培训资源,全市共有技校、技术学院十几所,各个县市区也有自己的技工学校。我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构建产教合作“联合体”,推进产业企业与教育教学紧密对接,加快校企携手共进、产教联合、双向赋能。指导泰安技师学院等技工院校新增化工、3D打印、工业机器人、美容美发等专业,与产业链企业开设“交运班”“玻纤班”“特钢班”“化工工艺班”等15个“订单班”“冠名班”,实现学科专业设置与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相匹配,精准培养壮大产业急需的“生力军”人才。
2023-11-01 11:46 新华社记者 请问,与外地相比,泰安在“文旅+工业”方面有哪些特点?
2023-11-01 11:46 杨洪涛 泰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大市、旅游大市,如何加快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是泰安的潜力所在。 做好“旅游+”“+旅游”文章。泰安深入推动旅游与农业、体育、康养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了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等,建设了一批业态丰富、功能完善的旅游集群片区,实现了从乡村旅游到产业集群、从体验经济到创意经济的发展蝶变。2021年,泰安策划的“‘工业+’文旅融合新业态创新应用”再次入围年度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精品旅游产业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比如结合自身在绳网领域的产业优势和特色,鲁普奈特系统开发设计了绳网工业旅游产品,建成了绳网文化产品博物馆、鲁普小镇、鲁普科技等参观点,打造了新绳网的创意、创造、创业发展营地,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泰安在“文旅+工业”这一模式下做了大量的工作。泰安作为文旅名城,对环境的要求更高,市民对空气质量和水质量污染的容忍度更低。泰安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首先在项目选择方面更为的严格,做到优中选优,一些可要可不要的项目,和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关联度不高的项目就自动放弃了。泰安市不仅做好文旅产业文章,还深挖绿色新能源产业发展潜力,聚力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在徂徕山正在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二期项目,未来将结合徂徕山的山水风光打造成青少年研学的品牌项目。 文旅项目“落地开花”。近年来,泰安实施项目带动,拉长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实现项目建设压茬推进,一批文旅融合度高、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的文旅项目成功落地。比如,泰山新闻出版小镇,总面积9798亩,立足新闻+出版特长,拉长壮大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健全出版印刷业配套设施,建设了博物馆、会展中心、交易中心和展示中心,已成为全国唯一的新闻出版产业集群、唯一以新闻出版全产业链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和唯一图书类版权交易中心。如今,越来越多的业态尝试将泰安元素、泰山元素与工业化的产品有机结合并不断创新,如食品工业方面,近期,泰安的农产品品牌“泰好吃”与俞敏洪老师的“东方甄选”进行了合作推广,取得了不错的直播效果。 2023-11-01 11:55 主持人 时间关系,今天的交流就到这里。刚才,向大家介绍了泰安市基本情况以及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的思路举措和特色亮点。近几天,各位媒体朋友还要深入泰安各个采访点进行采访。借此机会,感谢各位媒体记者长期以来对泰安的关心支持,祝各位媒体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预祝本次采访活动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