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直播——
2022-12-23 11:00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骞先生,市河湖管理保护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晨先生,介绍我市河湖长制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骞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22-12-23 11:01 王骞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主要向大家通报一下我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成效。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因汶水而灵动。大汶河孕育了举世闻名的大汶口文化。泰山、泰城、大汶河、东平湖、汶阳田以及泰汶山水文化整体构成了泰安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图幅。境内482条河流纵横交织,617座水库星罗棋布。2017年以来,借助国家大力推行河湖长制的东风,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安排部署,聚焦重点任务,创新推进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全力推进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有效”,持续提升河湖管理保护水平,不断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面貌。 一是管护范围全水域覆盖。围绕让每个水域范围都有人抓、有人管,层层夯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明确任务。市、县、乡党委、政府均出台了河长制工作方案、湖长制实施方案,明确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党政班子成员担任副总河长和同级河湖长,全面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全市482条河流共设河长3219名,617座水库,1444座重点塘坝共设湖长1795名,实现了河湖水域管理全覆盖。 二是党政领导高起点谋划。市委、市政府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坚定不移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强力推进以治水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市级度高规格召开全市总河长会议4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会议,高位推动河湖长制实施。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部署河湖长制重点工作。市政府分工副市长多次组织召开河湖长制工作推进会议、专题会议、现场会议,安排部署重点工作,亲自协调督导河湖管理保护重点、难点问题。在全省率先出台《泰安市河湖长巡河湖情况分级管理通报制度》,督促各级河湖长主动开展河湖巡查,县乡级河湖长巡河率达到99.71%,有力提升了河湖日常监管水平。 2022-12-23 11:05 王骞 三是政策制度全方位设计。市、县、乡各级先后印发了河长制会议、考核、部门联动、信息报送、督察督办、验收、河长巡查、河长办工作规则、河长联系部门工作规则等9项制度办法。其中“河长巡查制度”为我市首创。2018年,湖长制实施方案出台后,为了统筹抓好河长制与湖长制的有效衔接,实现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落实、统一考核。对有关制度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印发,我市河湖长制各项规章制度体系更加完备。 四是职能部门高效率联管。市、县两级成立了河长制办公室,乡级明确了河长制工作机构,负责河湖长制具体工作实施和组织协调。由各级人民政府分工负责同志担任河长办主任,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河湖管理保护等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担任副主任。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履职,市水利局强化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和河湖综合治理;市生态环境局突出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狠抓城乡生活污染防治;市城市管理局牵头黑臭水体整治;市农业农村局落实农业面源污染和渔业养殖污染防治;市畜牧局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市交通局加强内河船舶和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市林业局推进湿地修复与保护;市公安局实施河道警长和湖泊警长制。各有关单位依托河湖长制大平台,全方位协调推进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形成了强大的治水管水工作合力。 五是工作基础高质量夯实。对全市河流、湖泊、水库、湿地、重点塘坝等水域范围,逐一摸底调查、登记造册,编制了河湖名录。完成55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岸线利用管理规划,为强化涉河湖项目监管,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针对每一条河湖编制实施了“一河(湖)一策”方案,为河湖综合整治找准了病因,列出了药方。全面完成河湖管理范围划定,确定了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界线,为河湖长效管护,划定了界限,明确了范围。逐条河湖建立了“一河(湖)一档”台账,建设了泰安市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各级河湖长全面启用手机APP巡河,综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了河湖管理静态展示、动态管理、常态跟踪;规范设置省、市、县、乡级河长公示牌2729个,湖长公示牌1298个,实名制公布联系人和监督举报电话,让人民群众投诉有门,举报有路。 六是专项行动严要求开展。围绕河湖问题整治,先后组织开展了清河行动、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清河行动“回头看”、河湖“清四乱”、河湖采砂专项行动、河湖清违清障、清违清障“回头看”等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涉河湖违法违规问题3000余处。通过河湖整治,消除了一大批影响河湖健康生态的顽症痼疾,解决了一大批老大难问题,垃圾围河、私搭乱建、行洪不畅的状况得以根治,涉河湖违法违规问题基本得到肃清,全市水环境面貌大为改观,河湖自然生态状况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河湖“四乱”问题常态化管理,通过委托第三方排查、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暗访等方式,对辖区内河湖“四乱”问题进行不间断地毯式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排查发现—制定清单—清理整治—对账销号—监控防范”的闭环工作模式,切实做到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动态清零。 七是美丽河湖精细化打造。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幸福河湖重要指示精神,秉持新时代治水理念,采取生态修复、适度造景、路网构建、岸坡整治、清违清障等措施,累计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21条;累计完成309条美丽幸福河湖达标建设任务,全市河湖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八是治管模式多元化创新。在全省创新出台《河湖长巡河湖情况分级管理通报制度》,有力提升河湖长履职水平,各级河湖长巡河基本实现应巡尽巡。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部分重要河湖保洁和日常管护工作委托环卫公司,实行专业化管理,河道日常管护效果显著提高。东平县在全省率先建立“河湖长制+检察”工作新机制,县河长办携手县检察院成立驻河长办检察工作室;新泰市创新成立“河湖检察室”“河湖警务室”“河湖巡回法庭”,全力推动涉河湖违法犯罪案件依法查处、依法移送、依法办理,为河湖长制深入推进构筑了强力司法屏障。 九是社会公众深层次参与。积极打造群防群治、社会共治的工作格局,全市共配置河湖管护人员3235人。市、县级河长办均制定出台河湖长制社会监督举报奖励办法。累计发展社会监督员784人、民间河长1158人、护河志愿者836人,形成了“市、县、乡、村4级河长+民间河长”的“4+1”工作模式。制定印发《泰安市“碧水积分”公众护水平台APP推广实施方案》。结合河湖问题有奖监督举报制度,融入积分、奖品、话费、流量等奖励措施,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爱河湖,参与河湖管理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按照省级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河湖长制重点任务,进一步压实各级河湖长管护责任,凝聚部门联合治水工作合力,切实抓好“一河(湖)一策”方案实施,全面提升河湖综合整治成效。对涉河湖违法违规问题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在构建无违河湖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保质保量完成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任务,创新打造市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全面完成2023年度美丽幸福河湖达标建设任务,实现美丽幸福河湖全覆盖。坚定不移保护水资源,防控水污染,改善水生态,优化水环境,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谢谢大家!
2022-12-23 11:13 主持人 接下来,请各位记者朋友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时先通报自己所在的媒体单位。
2022-12-23 11:14 齐鲁晚报 近年来全市河湖清“四乱”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2022-12-15 11:14 李晨 2019年以来,我市始终把河湖清“四乱”作为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的第一抓手,强化组织领导,突出专项治理,坚持标本兼治,河湖清“四乱”逐步常态化制度化,涉河湖违法违规问题存量持续减少,河湖生态面貌有效改善提升,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河湖清违清障专项行动。2019年,根据省委、省政府“根治水患、防治干旱”治水战略目标,严格按照省级工作方案要求,自9月10日起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河湖清违清障“回头看”,针对河湖管理范围内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阻水障碍物再排查、再整改。通过近3个月的努力,水利部暗访和黄委、省河长办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监测以及市、县两级自查共计219处问题全部核实整改完成,并通过省河长办核查抽查验收。全市共清理各类涉河湖违法违规问题534处,累计拆除违章建筑154万平方米,清运建筑垃圾26万立方米,清理生活垃圾8万立方米,清除阻碍行洪的树木81万棵。 二是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2020年,严格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的通知》及省河长办要求,组织县市区(功能区)对辖区内河湖四乱问题开展地毯式排查,做到全覆盖、无遗漏,不留死角、不留空白,逐河、逐湖(库)建立问题清单。坚持不管河湖大小一律同等对待,不管何种问题一律应清尽清,对排查发现的违法问题边查边改、立查立改,完成问题整改86处。 三是开展河湖“四水”隐患排查整治。2021年,按照全省河湖水安全水污染水生态水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求,在持续巩固大中型河湖清违清障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管控触角。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和人工暗访等方式,累计排查、清理各类涉河湖违法违规问题492处,河湖四乱问题保持动态清零。 四是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2022年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严格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通过周密排查、细致核实,全市累计完成河湖四乱问题整治102处,清理整治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43处。 经过坚持不懈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我市一大批河湖违法问题得到肃清,为今后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打下了坚实基础,水环境面貌大为改观,涉河湖违法违规问题基本得到肃清,河湖自然生态逐渐恢复。
2022-12-23 11:17 大众网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多个省、市都在积极推动美丽河湖建设,请问我们泰安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具体成效?
2022-12-23 11:17 李晨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幸福河湖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把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作为增强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以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河湖生态治理,纵深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 对于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联合签发市总河长令,高位推动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工作,并在全市总河长会议、河湖长制现场推进会议上多次做出重点强调。各级河湖长亲自协调推进方案落实、带头开展巡河调研、全力加强河湖管护,为高标准完成创建任务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各责任县市区严格按照省、市级安排部署,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起点实施、高质量推进,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河湖治理保护的发展需求、民生需求,秉持新时代治水理念,突破传统水利工程建设思想,综合考虑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等各方要素,将河湖治理与自然生态景观、地域山水元素、历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泰安地域特色的美丽幸福河湖样板,在丰富河湖旅游业态的同时,对区域经济、城乡建设和旅游开发均产生了显著的引领带动作用。美丽幸福示范河湖逐步成为保障行洪畅通的安全线,扮靓城乡面貌的风景线,助力绿色发展的产业线和弘扬河湖文化的主干线。 近年来,我市累计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21条,其中2020年创建7条,创建河道长度53.1公里;2021年创建10条,创建河道长度67.05公里。2022年创建4条,创建河道长度27.27公里。严格按照省级关于开展美丽幸福河湖三年达标建设有关要求,编制全市美丽河湖达标建设方案、细化年度达标任务清单,将全市482条河湖分解到年度、细化到县市区,按时完成2021—2022年度达标建设计划,累计完成309条美丽幸福河湖达标建设任务。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滨水空间多点开花,亮点纷呈,沿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2022-12-23 11:20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它需要采访的内容,会后请联系市水利局河湖长制办公室,联系电话:8569095。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