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泰安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有关情况发布如下:
1.在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政策研究攻坚组主要开展哪些工作?
市工业经济发展攻坚指挥部政策研究攻坚组组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黄正玉:围绕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落地率”,解决涉企政策落实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打通政策“落地”通道,解决政策“盲区”短板,破解政策“瓶颈”制约,切实释放政策红利,政策研究攻坚组主要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搭建好“泰安市政企直通车”服务平台。坚持以企业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推动政策服务由“政府端菜”向“企业点菜”转变,建立集“政策发布、政策宣贯、政策解读、政策兑现、企业诉求、交流互动、办理反馈、信息推送、监督评价、效能分析”十位一体的“泰安市政企直通车”服务平台,让企业真正“知政策、享服务、解诉求”,实现各类涉企政策“一网汇集、一键兑现”,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实现政企零距离沟通。二是梳理好涉企政策。按照“求真·精准·易用”的原则,梳理好中央、省、市出台的现行有效的惠企政策,以及其他市在制定和落实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政策方面的经验做法,供借鉴交流。目前,我们已分类梳理出政策文件180余件,着手打造“政策包”,尽快为企业提供便利的政策服务。三是强化政策宣贯。加强与媒体的合作,设立多种形式的“惠企政策”专栏,形成宣传促进工业企业发展政策措施的“矩阵”;成立政策研究指导组,市级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划区域、按行业、分专题的政策解读活动;立足精准对接,根据企业需求,上门开展“多对一”政策把脉活动,一揽子解决企业政策需求问题。四是健全政策攻坚服务机制。建立市长直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政策协调会,重点解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建立联动制度,建立企业需求、政策辅导、分层解决、集中研判、解决反馈等各级各部门环节通畅、集合有力的工作机制,重点解决“面宽、事难、链长”的复杂问题;建立政策服务承诺制度,对企业政策服务需求3天内予以答复,需报上级部门解决的,办理时限不超过15天;建立工作考评制度,实施政策攻坚工作“日调度、周研判、月通报、年考评”,切实调动各成员单位积极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2.为支持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财税方面采取什么具体措施?
市工业经济发展攻坚指挥部财税保障攻坚组组长、市财政局局长 刘斌:财税保障攻坚组将从制度创新、政策集成和资金保障入手,全力支持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在财税政策方面:一是确保既有政策的稳定性。继续落细“双50强”企业培植、民营经济“20条”、人才新政“金十条”等财税政策。管好用好重点企业财源建设基金,今年对工业企业支持不低于30亿元。二是确保新增政策的针对性。更多采用基金运作等市场化工具。新出资10亿元,支持设立60亿元工业发展基金,其中,专设10亿元技改投资基金,投向工业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企业技改升级等。出资1.3亿元,支持设立5亿元风险投资基金,重点扶持“独角兽”“瞪羚”和“单项冠军”等企业。安排3亿元股权投资资金,探索变企业“补助”为“股权”,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措施保障方面:一是制定实施细则。将支持工业经济的财税政策定好落实程序,方便企业申请。二是做好资金保障。初步测算,2020年至2025年,仅落实加快工业经济发展12条意见,市级财政就需出资23亿元左右。我们将通过预算分年度安排、涉企专项资金整合、市场运作募集、对上争取等方式,保障政策兑现落实。三是加强宣传服务。利用报纸、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政策发布平台等进行全方位宣传,向社会公开财政涉企服务热线和专员。继续开展“送财政政策上门”活动,建立与“双50强”等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帮助企业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
3.在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方面,金融管理部门有哪些支持措施?
市工业经济发展攻坚指挥部金融服务攻坚组组长、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 任树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为推动工业大发展快发展,金融服务攻坚组制定以下措施。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对市重点项目实行信贷“名单制”和“行长负责制”,建立快速审批“绿色通道”;加大对上争取授信规模,放大抵质押物范围和比例。二是加强政金企合作。实施“政金企合作提升行动”,建立全市项目融资动态数据库,定向定期召开政金企对接会,跟踪落实资金到位。全力推进“金融辅导员”结对帮扶中小微企业,深化“省级银行行长泰安行”活动,开展 “银税互动”“百行进万企”“金融顾问团”活动。三是加大融资担保和应急转贷。推行市重点项目融资担保全覆盖机制,建立应急还贷市场化运作机制。四是加大企业上市挂牌扶持。实施“资本市场攻坚行动”和“百家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对企业上市、挂牌予以奖励。五是加大双“50强”企业扶持。实施“双50强”企业“主办行”制度,开辟定向信贷审批服务“绿色通道”。六是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力度。实施“金融风险化解攻坚行动”,建立“四张清单”,实现监测预警全覆盖,运用“组合拳”,一企一策、分类化解。七是全力降低融资成本。继续实施无还本续贷、展期续贷、分期还款、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和降低利率、付息展期等,减少企业财务成本。八是加大逃废债打击力度。深度开展“增信贷、降不良、打逃债、树诚信”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11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九是加强协调联动。建立金融支持协调机制,强化调度督促。十是加强政策指导。建立金融政策研究指导组,做好金融政策宣传。
4.落实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十二条”,在科技创新和人才要素支撑方面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市工业经济发展攻坚指挥部创新和人才攻坚组组长、市科技局局长 张庆云:创新和人才攻坚组立足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了 “5225创新和人才攻坚计划”(即实施五大行动、突破两大重点,完善两大体系,实施五项人才工程),为加快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一是实施五大培育提升行动。以“创新50强”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重点,通过实施“创新50强”企业培植提升、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关键“卡脖子”技术突破五大行动,支持引导工业企业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带动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规模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稳步增长。二是突破两大重点,打造高端创新平台。抢抓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创新创业共同体布局建设的有利机遇,建设山东省智慧康养创新创业共同体,聚焦医养健康产业,构建共同体联盟,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建设泰安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在生物技术、康复医疗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建设专业研究所或产业创新机构,打造引领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制度创新的示范样板。三是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和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泰安市技术交易中心,强化网上技术市场服务功能。充分利用中国科协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等外部科技信息资源,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四是推进“人才筑峰、筑巢、筑基、筑魂”和“招才引智”五大工程。面向全市工业企业,特别是“双50强”企业,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开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提供落户、配偶随调、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扩大企业评价自主权,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发挥泰山智慧谷、泰山创新谷“洼地效应”,利用 “外国专家泰安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重要载体,持续集聚人才资源,打造创新创业品牌。
5.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我市保障工业经济发展用地方面,有哪些支持措施?
市工业经济发展攻坚指挥部资源保障攻坚组组长、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陈锦勇:今年国家和省对用地保障做了重大改革,总的原则是“土地跟着项目走”,为保障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符合单独选址条件的工业项目用地。以实际项目配置计划指标,在具备立项、初步设计、压矿等资料后,固定专人、跟踪办理、快报快批,做到应保尽保。二是对城镇村批次用地计划与项目供地情况相挂钩。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开工作为配置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依据,严把建设项目落地开工条件,防止形成新的批而未供土地。对疫情防控项目用地和省市县重点项目,新旧动能转换、双招双引等项目,采取预支指标的方式予以保障。在新增建设用地上报审批的同时,统筹做好供地前期准备,做到合理组织、压茬进行、缩短时限、提高效率,确保下达用地批复后尽快供地、开工建设,核补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三是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力度。对批而未供土地,利用好调整利用政策,通过区位调整,促进批而未供土地消化、调整、盘活、利用。对闲置低效用地,因企施策,能收回的收回,能重组的重组,能转让的转让,进行盘活和再开发,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发展空间。四是加强部门联动。资源保障攻坚组各成员单位将进一步加大协调配合力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包装好、策划好项目,按照“报批一批、储备一批、供地一批、核销一批”的工作思路,保障各类工业项目“快报、快审、快批、快供地、快开工、快销号”,实现用地计划指标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