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新闻发布> 最新发布> 浏览文章
泰安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2025年11月13日 来源于:本站原创

11月13日上午,泰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兰祥出席会议并介绍全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市委常委、副市长唐传营,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桑民,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二级巡视员徐兆兵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保文主持会议。微信图片_20251113151952_1290_124.jpg

十四五时期,泰安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登高望远、奋力争先,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黄河国家战略、现代服务业、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2844.7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3622.1亿元,年均增5.8%;今年前三季度增速达到6.1%,居全省第3位,预计2025年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走在全省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贷款余额先后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大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506元,年均增长6.3%,高于GDP年均增速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20年的1.98缩小到1.82

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441X”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壮大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3%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增幅稳居全省前列省级以上重点产业集群达到31个,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618家,比2020年底净增681家。累计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2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5家;新增上市企业4家,总量达到10家大力推进数转智改,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1.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4%,成功入选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市、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现代服务业增添新活力。大力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构建“1141”现代服务业新体系,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2%。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达到630家,是2020年的2.9营收年均增长8.8%推动文旅资源整合共享、“串珠成链”,不断做优做强“泰山+”“文旅+百业”两篇文章,赛事经济、演艺经济、首店首发经济等新场景新业态蓬勃发展。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由2020年的5040万人次增长到2024年的86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020年的482.1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38.7亿元;登泰山游客连续两年突破800万人次。泰安市先后获评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城市、中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科技创新激发新动能。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01.2亿元,年均增长11.1%,占GDP比重达到2.79%。2024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11家,较2020年增加46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14家,连续6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6.8%,比2020年提升16.7个百分点。获批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省重点实验室15家。泰山智慧谷获批全国第二家、全省首家“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储能之都”入选省级场景创新引领区。泰安市入选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跃升至第68位,比2020年提升10个位次。

城乡面貌呈现新格局。积极融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济泰同城化、钢城新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累计新建和改扩建高速公路项目7个,年底前济微高速通车后,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580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三高速”。济枣高铁、仪阳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大汶口通用机场建成投用泰安港千吨级泊位达到13个,港口吞吐量累计突破700万吨,2000吨级货船实现通江达海。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7%省市县三级和美乡村达到1569集中连片打造省市县乡村振兴片区156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打造“敢当”改革品牌,争取、推进国家级试点50余项,300多项经验做法被中央和国家部委推广宣传常态化开展“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创新建立“企业市长直通车”,实行“企业服务专员”、“企业宁静日”、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等制度,擦亮“泰好办”品牌。深度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民营经济动力活力持续增强,民间投资占比保持在70%左右,全市经营主体达到59.2万户,较2020年增加9.9万户组建市属五大国有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考核位列全省第一档次。泰山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顺利启用,泰安综保区加快建设,获批中国(泰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入选全国外贸百强城市。

绿色低碳发展增创新优势。以泰山、徂徕山、大汶河、东平为生态核心,积极构建鲁中生态屏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成功创建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累计实施黄河战略重点项目378个。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内陆城市前列水环境质量指数连续两年保持在全省前3位,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持续推进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千亿级“泰山锂谷”、千万千瓦级“风光高地”建设,打造国家级多元储能示范基地,在建在运储能规模超过550万千瓦,居全省第1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19.7万千瓦,占电力装机比重达到65.7%,居全省4截至2024年底,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1.1%,单位GDP用水量累计下降27.7%微信图片_20251113151950_1288_124.jpg

民生福祉改善达到新水平。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80%左右,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1万人。扎实做好社会保障、困难群众救助等各项工作,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持续提高。扩增学位6.36万个,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100%,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64.94%,普惠率95.38%。实施主城区分级办学体制改革,主城区高中招生实现“同城同权”,城区教育更加均衡公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55岁,2020年提高1.2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升至37.1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4小时-热文

Powered by www.newstaian.cn.All rights reserved.

泰安新闻发布 技术支持:泰安传媒集团 鲁ICP备14011259号